top of page

研讨会程序

2013年1月12日(星期六) 香港理工大学 蒋震剧院 及 会议室AG710

09:00

登记

09:30

开幕典礼    司仪:周仕深先生、钟爱莲女士

  1. 大会主席黄兆汉教授致欢迎词

  2. 主礼嘉宾致词:唐伟章教授(香港理工大学校长)、李焯芬教授(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)、陈志辉教授(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)、陈大枝先生(研讨会赞助人)

  3. 剪彩仪式:主礼嘉宾 - 唐伟章教授(香港理工大学校长)、李焯芬教授(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)、陈志辉教授(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)、陈孟贤教授(北京师范大学—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协理副校长)、张忠柟教授(珠海学院校长)、刘祯教授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)、林贝聿嘉太平绅士(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理事会主席)、Sir Guy Green (澳洲塔省博物艺术馆理事会主席)、陈万雄博士(联合出版(集团)有限公司总裁)、陈大枝先生(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之友会长)、陈邱敏英女士(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之友会长)

  4. 合照

10:30

主题演讲    (一)任剑辉的舞台演出
讲者:梁沛锦教授(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)

主持:黄兆汉教授(原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正教授)

11:15

小休 ︳茶点

11:40

主题演讲   (二)从中国戏曲中的反串角色看任剑辉#
讲者:罗锦堂教授(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名誉教授)

主持:刘祯教授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)

12:00

主题演讲    (三)The Role of Cantonese Opera in Chinese Traditional Theatre
讲者:Prof Colin Mackerras (澳洲 Griffith 大学名誉教授)
主持:冯瑞龙博士

         (北京师范大学—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)

12:20

主题演讲    (四)中国「非遗」保护现状与粤剧传承# 
讲者:刘祯教授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)
主持:单周尧教授(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教授)

12:40

午膳

13:45

主题演讲   (五)Cantonese Opera, Yam Kim Fai an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Heritage
讲者:Sir Guy Green (澳洲塔省博物艺术馆理事会主席)
主持:陈国球教授(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讲座教授)

14:05

分组讨论    (一)戏迷与情人:任剑辉的身份建构与形象塑造 I

主持:刘燕萍教授(岭南大学中文系正教授)

  1. 「谁是任剑辉?」从《艺林》读者信箱看三十年代后期粤剧「粉丝文化」
    容世诚博士(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)

  2. 「戏迷情人」的诞生 ─ 坤生任剑辉被接受的原因
    汤浩坚博士(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文学及文化研究学系副教授)

  3. 任剑辉「戏迷情人」散论

邓海涛先生(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秘书学系讲师)

16:05

小休 ︳茶点

16:25

主题演讲    (六)发「潜德」之幽光:推广任剑辉研究的时代意义
讲者:黄兆强教授( 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正教授)
主持:杨永安博士(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)

16:45

主题演讲   (七)任剑辉唱片曲初探
讲者:叶世雄先生(香港电台节目总监)
主持:王胜焜先生(香港演艺学院中国戏曲课程办公室兼职讲师)

17:05

分组讨论    (二)任剑辉的表演艺术 I / 任剑辉名剧论析
主持:朱少璋博士(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高级讲师)

  1. 风流才子与憨直少年:任剑辉的两张脸
    卢伟力博士(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副教授)

  2. 哪个「李亿」更多情? ─ 《火网梵宫十四年》之〈洞房〉两个版本刍析
    胡国贤先生(孔教学院教务长)​  

  3. 略论任剑辉的悲剧电影# 
    柯凡博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

18:00

是日程序结束

:论文以粤语或英语宣读,除标示「#」的论文以普通话宣读

不宣读的论文

  1. 粤剧宗师与戏迷教主 ─ 台上台下的任剑辉
    黄兆汉教授(原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正教授)

  2. 粤剧音乐转型与遗产形态

李春沐女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

yam kim fai
logo-uic.png
logo-hkipcc.png
logo-polyu.png
logo-hkusoc.png
logo-coic.png
logo-hkca.png
logo-hkfw.png
logo-hkied.png
logo-xinghai.jpg
loho-chche.gif
logo-sup.gif

©2013 by 任劍輝研究計劃 Yam Kim Fai Research Project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