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研讨会程序

2013年1月13日(星期日) 香港理工大学

場地

A 蒋震剧院 司仪:岑金倩女士 

B  会议室AG710

09:00

分组讨论    (三A)任剑辉的表演艺术 II
主持:潘步钊博士(裘锦秋中学(元朗)校长)

  1. 浅谈任剑辉对唐涤生笔下人物的塑造 ─ 以「四大戏宝」为例浅析 - 黎星先生(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应届毕业生)

  2. 论任剑辉的表演文化与自我认同# - 赵远女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

  3. 表演性与抒情性 ─ 任剑辉的戏梦人生# - 张春田博士(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土)

  4. 浅探任剑辉在粤剧电影《紫钗记》的表演艺术 - 关楚贤女士(佛山科学技术学院「小琼花粤剧粤曲研习社」指导老师)

分组讨论    (三B)粤剧历史、传承与研究 I

主持:李少恩博士(粤剧音乐研究学人)

  1. 粤剧的旧传统与研究的新视野# - 王馗博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、戏曲研究所昆曲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)

  2. 浅论五十年代大陆「戏改」对香港粤剧的影响# - 胡迭博士(中国戏曲学院讲师)、罗琦博士(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表演系讲师)

  3. 重构五六十年代广州粤剧演剧 ─ 兼简介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藏粤剧剧本 - 罗丽女土(广州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国家二级编剧、戏剧研究室副主任)

  4. 「戏棚官话」与「广州方言」演唱粤剧的研究 ─ 为粤剧史断代论争提供几点认识# - 陈赓赜先生(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)

10:30

分组讨论    (四A)任剑辉的唱腔艺术 I主持:余少华博士(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副教授)

  1. 依然声影梦氍毹 ─ 从《紫钗记》舞台录音谈任剑辉剧艺 - 朱少璋博士(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高级讲师)

  2. 传统再造:由《帝女花》的反线中板看任剑辉唱腔艺术 - 戴淑茵博士(香港中文大学戏曲数据中心副主任)

  3. 粤曲与粤语语音的关系:以任剑辉唱段为示例 - 王胜焜先生(香港演艺学院中国戏曲课程办公室兼职讲师、张群显博士(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主任兼副教授)

分组讨论    (四B)粤剧教育 / 粤剧历史、传承与研究 II
主持:胡国贤先生(孔教学院教务长)

  1. 香港中小学粤剧教学研究:教师与艺人之协作和互动 - 梁宝华博士(香港教育学院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副教授)

  2. 戏棚粤剧与学校教育:从文化空间到学习空间 - 吴凤平博士(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)

  3. 世乱恩情益显深 ─ 任白电影《帝女花》导赏与中学语文教学 - 李润满先生(张祝珊英文中学初中中文科主任)

  4. 粤剧例戏与民间信仰 ─ 以香港粤剧常演的例戏为例 - 梁雅怡女士(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生)

11:30

小休 ︳茶点

.

11:50

分组讨论    (五A)任剑辉的唱腔艺术 II主持:戴淑茵博士(香港中文大学戏曲数据中心副主任)

《十奏严嵩》:任剑辉艺术展露与粤剧传承的意义 - 李少恩博士(粤剧音乐研究学人)

分组讨论    (五B)任剑辉名剧论析 II

主持:张群显博土(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主任兼副教授)

  1. 任剑辉开山《一枝红艳露凝香》一剧初探 - 郑宁恩博士(粤剧及电影音乐研究学人)

  2. 论《帝女花》与唐涤生的戏曲改编 - 魏城璧博士(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(研究))、蓝健欣女士(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研究助理)

  3. 在家与国的边缘 ─ 《帝女花》的历史空间和岭南叙事 - 徐燕琳博士(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)

  4. 负心与矛盾 ─ 论粤剧《西楼错梦》中的戏剧冲突 - 罗剑创先生(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生)

  5. 是耶非耶,化为蝴蝶 ─ 漫议《梁祝》 - 区颖仪女士(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硕士、中医针灸医生)

13:00

午膳

.

14:00

分组讨论    (六A)任剑辉名剧论析 III / 任剑辉的表演艺术 III
主持:容世诚博士(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)

  1. 小道具:紫钗与试炼 ─ 论唐涤生编粤剧《紫钗记》 - 刘燕萍教授(岭南大学中文系正教授)

  2. 漫说《跨凤乘龙》的故事源流和人物 - 潘步钊博士(裘锦秋中学(元朗)校长)

  3. 论任白戏宝中男主角的「主导」与「从属」 - 苏隽先生(佛山市文化馆国家三级编剧)

  4. 春怀脉脉追思际,只在寻常听曲时 ─ 任剑辉与粤剧《红楼梦》# - 李虹女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

分组讨论    (六B)任剑辉与反串艺术 I / 任剑辉的表演艺术 IV
主持:张静博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)

  1. 另类荷花别样红 ─ 中国戏曲之反串艺术特征浅析# - 王艺睿女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

  2. 任剑辉的表演艺术与同题材越剧女小生表演之比较# - 江棘博士(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京剧研究中心讲师)

15:30

分组讨论    (七A)任剑辉与反串艺术 II / 戏迷与情人:任剑辉的身份建构与形象塑造 II

  1. 粤剧传承与女文武生现象 ─ 小议任剑辉的师徒及其艺术特色 - 郭英伟先生(广东八和会馆常务主席)、 崔颂明先生(广东八和会馆名誉会长)

  2. 试论任剑辉反串性别话语和形象建构# - 张园博士(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)

  3. 从品评任剑辉的报刊文章审视女文武生行当 ─ 以三十至六十年代为限 - 林万仪女士(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候选人)

分组讨论    (七B)戏迷与情人:任剑辉的身份建构与形象塑造 III / 粤剧历史、传承与研究 III
主持:郑宁恩博士(粤剧及电影音乐研究学人)

  1. 任剑辉与中国古代美男子的比较 - 赖庆芳博士(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)

  2. 任剑辉早期女性易装电影的研究意义 - 吴美筠博士(香港大学附属学院高级讲师)

  3. 戏曲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的维度 - 关瑾华博士(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)

16:30

小休 ︳茶点

16:50

分组讨论    (八)任剑辉的演艺历程与地位
主持:罗丽女士(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国家二级编剧、戏剧研究室副主任)

  1. 澳门时期任剑辉与陈艳侬的合作 - 张静博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)

  2. 从徐若呆到唐涤生 ─ 两个剧作家与任白的合作与成就 - 毛小雨博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)

  3. 任剑辉在海外粤剧传播史上的地位 - 康海玲博士(厦门集美大学副教授)

17:40

闭幕仪式    主持: 黄兆汉教授、戴淑茵博士、朱少璋博士、潘步钊博士

18:10

研讨会结束

:论文以粤语或英语宣读,除标示「#」的论文以普通话宣读

不宣读论文

  1. 粤剧宗师与戏迷教主 ─ 台上台下的任剑辉
    黄兆汉教授(原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正教授)

  2. 粤剧音乐转型与遗产形态

李春沐女士(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)

yam kim fai
logo-uic.png
logo-hkipcc.png
logo-polyu.png
logo-hkusoc.png
logo-coic.png
logo-hkca.png
logo-hkfw.png
logo-hkied.png
logo-xinghai.jpg
loho-chche.gif
logo-sup.gif

©2013 by 任劍輝研究計劃 Yam Kim Fai Research Project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